国产新能源遭“杂牌”偏见:大雪过后,油电混动与增程式崭露头角

近日,“开40万国产新能源回村亲戚笑买了杂牌”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揭示了我国社会对新能源汽车品牌认知的矛盾与转变。传统观念中,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被视为“面子”的象征,而价格相当甚至更高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却被戏称为“杂牌”。然而,在一场年前的大雪过后,新能源车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让公众对其性能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入的认识,也让“油电混动”成为了购车性价比的新焦点。

首先,“开40万国产新能源回村亲戚笑买了杂牌”的事件,凸显了当前社会中对于汽车品牌的传统认知误区。长久以来,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知名品牌被视作身份象征和社会地位的体现,而国产品牌往往被误解为“杂牌”,这种观念显然并未与时俱进。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涌现了一批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优秀自主品牌,其产品无论在设计、技术还是性能上都足以比肩甚至超越部分国际品牌,因此,我们应该摒弃旧有的品牌偏见,理性看待并积极接纳国产新能源汽车。

其次,年前的大雪导致高速拥堵,使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性能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出行体验。但这也正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创新和优化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何提升电池耐寒性能、提高充电效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成为了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此事件并非仅针对国产新能源汽车,而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性挑战,不能因此片面否定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前景。

再者,经历此次事件后,不少消费者开始重新权衡购买汽车时的性价比考量。油电混动车型因其兼具燃油车的便捷性和电动车的部分节能优势,似乎成为了一种更为折中的选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价值被全盘否定。长远来看,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纯电动汽车作为零排放的重要载体,其战略意义和环保价值不言而喻。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使用痛点,但我们应看到,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纯电动汽车将有望在未来展现出更高的性价比。

尽管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但从完全依赖燃油到彻底转向电力或氢能驱动,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正如相关研究报告所指出,未来15年内,内燃机汽车仍将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术路线,恰好填补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之间的空白,它在“过渡期”中起到了桥梁作用,通过内燃机与电驱动技术的深度融合和智能控制的应用,提升了内燃-电力驱动系统的集成度、电气化水平和整体效率,旨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传统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

对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潜力,《中国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提出了多个值得关注的方向。首先,增程式电动汽车可以很好地与可再生能源系统互动,其主要能源来自于动力电池,这意味着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更有可能被广泛应用至车辆领域,契合当前推动能源转型、结合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趋势,同时也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其次,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设计将趋向于多能源化和多动力源化,使其能够更紧密地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再者,通过与信息化能量管理方法结合,增程式电动汽车将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的空间,采用车辆工况信息输入能量管理策略,实现全局优化的能量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车辆的整体能耗。

针对增程式技术在节能与减排方面的表现,《报告》揭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通过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大量数据分析,证实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综合能效实际上高于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一辆汽车全生命周期行驶15万公里为例,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仅为250.22g/km,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的360.91g/km,实现了约30.67%的碳排放削减。与此同时,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节能方面也有显著优势,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在同等保有量下,平均每辆车可以减少0.6058×10^6 L/km的燃油消耗。而在减排方面,增程式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降幅显著,展现了其在环境保护上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增加续驶里程,有效地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考虑到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汽车仍面临续航、充电、安全、成本、残值等一系列问题,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适合当前国情的技术路线之一,凭借其独特优势,正在国内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报告》详细阐述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五大核心优势:全时纯电驱动带来的良好驾驶体验、可观的纯电续航里程、多元化的补能方式等特性,这些优势不仅满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期待,为缓解纯电动汽车在长途出行等方面的痛点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3年11月增程式电动车销量排名

总之,无论是国产新能源车在农村老家遭受的品牌歧视,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突出表现,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在迈向零排放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各种技术路径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在过渡时期的作用。尤其是增程式电动汽车,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展示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无疑将成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出行目标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