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冲上9万亿,山东凭什么这么“猛”?

之前一篇对比经济强省的文章,引发很多山东“好汉”不满:为啥不提咱大山东?

因为山东值得单独成篇,我要好好说下齐鲁大地的迅猛发展。

不得不说,2023年的山东确实很“猛”,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经济没有令人失望。

根据官方公布的2023年成绩,山东2023年GDP跃上9万亿台阶,达到9.2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三。

如果按不变价格计算,山东全省GDP同比增长6.0%,比全国5.2%增速高了0.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初保5%的任务目标。

中国人喜欢“十全十美”,山东的9万亿实现后,自然让人好奇,山东能否继续冲击“10万亿”的新坐标?

2023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41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6个百分点。

山东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足为奇,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其粗钢、电解铝、水泥等产品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原油加工能力占到全国的1/4,十分符合山东“铁骨铮铮”的北方汉子形象。

此外,山东还培育出11条标志性产业链、1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5个;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6家,位居全国第二;专精特新“小巨人”756家,位居全国第三。

这得归功于山东工业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已从过去的“傻大黑粗”逐渐向数字经济转型,成为数字经济衍生的主要平台。

新旧动能转换是指,通过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23年,随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中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不断深化融合,全省已拥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7个、智能工厂16个,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产业大脑”32家,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增至47%,扛起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

可以说,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山东的“硬核外衣”,数字化更是其经济强劲韧性的重要保证。

近二十年来的全国排名中,山东除了不得不“仰望”的广东,基本一直是和江苏互换二三名的位置。

山东的“猛”,是因为全省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而且相互协同发展,形成了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内地GDP百强城市中,山东16城中有11个入围,数量与经济体量更大的广东齐平,仅次于13城的江苏。

山东不仅城市强,县域经济也同样有亮点。

在全国千亿GDP大县中,山东占据5席,分别是青岛胶州市、烟台龙口市、威海荣成市、济宁邹城市和潍坊寿光市。

同时,山东的外贸也很出彩。

2023年山东实现进出口总值3.2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想到,2023年,山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41.8亿元,同比增长8.7%,占同期GDP的39%以上,比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的增速高了1.5个百分点。

横向对比的话,山东的消费品增速比江苏和浙江分别高出2.2和1.9个百分点。

简单地说,山东的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原因也显而易见,山东也是人口大省(1.02亿),人口总数要高于江苏(0.85亿)和浙江(0.66亿)。

不过,对比省域间的经济上限,关键还是看核心城市。

2023年,山东可谓“双喜临门”,除了全省突破9万亿大关,烟台GDP也突破万亿,成为山东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

这使得山东在全国“万亿俱乐部”成员(青岛、济南、烟台)已超过浙江(杭州、宁波),仅次于江苏(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和广东(深圳、广州、佛山、东莞)。

中央还在今年1月送给山东一份“大礼”:山东期盼已久的济南都市圈获批。

至此,加上之前落地的青岛都市圈,山东正式进入“双都市圈”时代。

目前,山东共下设16个地市,济南、青岛为副省级城市,烟台、潍坊、聊城等为普通地级市。

其中,正是青岛、济南和烟台撑起了山东经济的门面。

青岛一直是山东制造业的龙头,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青岛早在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就突破了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九个工业“万亿”城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2023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1576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占全省GDP总量比重由2021年的17.01%,升至2022年的17.06%,再到2023年的17.12%,不仅继续保持山东制造业龙头地位,同时也继续缩小与“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差距,由2022年的1390.59亿元,缩小到2023年的976.96亿元。

随着青岛都市圈获批,“青潍日”同城化和“烟威”同城化发展也已开启,带动了整个胶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眼下,青岛在实现1.5万亿目标后,发力“先进制造”,准备冲击“2万亿”城市。

对比之下,无论工业产值还是综合实力,省会济南一直被青岛力压。

2023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为1275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

这个数据虽然不错,但还是没有达到“强省会”的标准。

根据相关要求,强省会的标准是其经济首位度至少占全省的30%,但济南和青岛加在一起才刚过30%,显然,济南还未达到“强省会”的门槛。

因此,山东转换了概念,提出“努力构筑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济南经济圈”,也就是说济南是不是强省会先放一边,但是周边城市可以“圈”起来协同发展。

目前根据公开信息,济南都市圈的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市25县区,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

不过这个都市圈的规划还在“微调”中,山东省政府尚未正式公布规划全文,最终范围还有待确认。

山东几个经济强市里,还有名不见经传的烟台。

虽然没有青岛、济南那么有名,可烟台一直是山东制造业大市,有着中集来福士、万华、上汽通用、山东宝雅·一汽吉林新能源汽车、绿叶制药、南山集团、山东招金集团、万华化学集团、山东鲁花集团、道恩集团这些涉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等多种产业类型的制造企业。

也正是因为制造业种类丰富,2023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62.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6.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278.29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187.98亿元,增长6.1%。

不难看出,烟台二三产业发展最为显著,主要是因为其拥有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汽车、清洁能源等13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

烟台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城市之一,其中的绿色石化是烟台的支柱产业,2022年产值达到1730亿元,2023年预计超过2000亿元。

从某种程度上说,山东是通过“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才迎来了收获期。

其实,山东经济如今的“猛”,可以看作是“王者归来”。

要知道,改革开放后的山东曾在1982年到1985年,连续四年GDP保持第一,妥妥的经济第一大省。

可惜随着经济环境逐步发生变化,以重化工为主要产业结构的山东,慢慢凸显传统产业附加值不高、对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整合作用不强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放缓。

1986年,山东失去了“经济第一省”的称号,滑落到台湾和江苏之后,成为老三。

而且山东一直有两个70%之说: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

伴随“双碳”时代到来,传统能源化工产业面临持续的转型压力,山东以传统石化、钢铁示人的“钢铁型男”也黯然失色。

尽管山东的石化、钢铁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优势,但受限于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纵深不够等短板,整体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利润不高。

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山东就此开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并提出“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目标。

随后,山东开始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分别压减了上千万吨的粗钢、焦化产能,关停低效煤电机组939.3万千瓦。

在此过程中,山东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遭受了很多质疑和非议,工业产值也并未得到提升。

2021年,曾有山东媒体测算: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1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增速分别为9%、13%、9.6%、12.9%,山东工业增速不靠前;再从规上工业利润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别为11278.35亿元、9586.47亿元、5394.75亿元、7019.47亿元,山东在四省中垫底,甚至不足广东的一半;还有规上工业利润率,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别为6.49%、6.23%、5.2%、7%,山东同样是最低的。

核心原因还是山东的传统产业太过雄厚,主营业务收入依然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而广东、江苏和浙江,早已把产业结构转型到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仅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023年产业规模就分别达到19904.06亿元、17522.52亿元、11258.76亿元,均为万亿规模。

对比之下,山东虽然已经培育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十强”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但营收规模前五的产业,能过万亿的还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这些传统产业。

可以说,2023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五年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但新兴产业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布局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距离成为上规模的产业集群尚需时日。

更重要的是,山东还需在虚拟现实、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定量级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关键产业链发展。

不过,山东在如此困境中依然跃上9万亿台阶,尤为不易。

正是依靠其雄厚的产业基础、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厚积薄发,才令其在2023年后发先至,崛起成峰。

跨过9万亿之后的山东能否继续冲顶,值得我们一起期待。